县政府网站 | 市政府网站 实时天气: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(电话:0941-3106199 - 邮箱:2792631559@qq.com)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- 临潭要闻 - 动态信息 - 详细

教师节丨丹心一片映临潭

日期:2025/9/10 字号:[大][中][小] 视力保护色:


躬耕教坛育桃李 丹心一片映临潭

——致敬临潭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路上的“筑梦人”

教育是

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

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

一个灵魂唤醒另一灵魂。

金秋九月,瓜果飘香,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,临潭县的山川田野间,处处洋溢着对教师的敬意。

从县城的中学到乡村的教学点,从明亮的中心小学到温馨的幼儿园,一代代临潭教育人以初心为笔、以坚守为墨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。

王虎云、冯正义、赵圆圆、王彩霞、祝文锐……这些平凡却闪光的名字,正是临潭教育振兴路上最坚实的基石,他们用不同的坚守与付出,共同托举起临潭学子的未来。

班级管理的“有心人”王虎云:用爱搭建成长桥梁

在临潭一中的校园里,提起教师王虎云,学生们总会说:“王老师的班级像家一样暖”;同事们则评价他:“把班级管理做到了细致入微”。

作为一名有着16年班主任经验的教师,王虎云始终坚信“班级不是‘管理’出来的,而是‘经营’出来的”,他用独特的育人智慧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,成为临潭一中班级管理的“标杆人物”。

每天清晨,王虎云总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,不是站在讲台上监督,而是弯下腰和学生们聊聊家常——“昨天的数学题听懂了吗?”“生活中有什么困难?”;晚自习结束后,他会在教室多待一会儿,等着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主动找他谈心,从学习压力到家庭琐事,他总是耐心倾听,像哥哥一样给出建议。

在王虎云看来,班级管理没有“固定公式”,只有“因人而异”。他会为每个学生建立“成长档案”,记录下他们的优点、困惑和进步;正是这份“用心”,他带的班级中有多名学生从“后进生”逆袭成为本校名列前茅。“看到孩子们眼里有光、脚下有力,就是我最大的幸福。”教师节前夕,王虎云笑着说,他的心愿很简单,就是继续做学生成长路上的“引路人”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作为灯塔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。2012年9月被中共临潭县委、临潭县人民政府评为“优秀班主任”,2015年9月被中共临潭县委、临潭县人民政府评为“优秀教师”,2015年在“初中三合一”毕业考试中荣获数学科“一等奖”,2017年11月在“临潭县第四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应用现场推进会”观摩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,2018年9月年被甘南州教育局、甘南州藏族教育基金会授予“藏族教育优秀教师”荣誉称号,2019年5月被临潭县教育局评为临潭县骨干教师,2022年9月被甘南州教育局授予年度“优秀教师”荣誉称号。

王虎云在教学中感动着自己,也感动着别人。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、PPT上赫然地写下:

我的学生要爱国,爱党,爱人民,爱自己,爱父母老师,爱每一个值得去爱的人。

我的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,远大的理想,有“敢教日月换新天的”魄力。

我的学生要有辨别真善美、假恶丑的能力,发扬、倡导、传播正能量,并敢于和生活中的假恶丑作斗争,做一个正直的人。

我的学生要自信勇敢,自立自强,要有直面一切困难和挫折的勇气,要有'我能打败一切'的信心和毅力,能在顺境中自省,在逆境中自愈。

我的学生既要会学,还要会玩,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,要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。

思政教育的“领路人”冯正义:以情传递信仰力量

在教育的这片广袤天地里,冯正义老师默默耕耘了整整 31年。31年的岁月,见证了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在地区颇有影响力、备受尊敬的特级教师。

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,他先后荣获多项重要荣誉与职务,包括成为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、甘南州第二层次领军人才,并被聘任为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、甘肃省“初中、小学”道德与法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甘南州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等。

同时,他还担任甘南州及临潭县思政课教研员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兼职督学、“四有”好老师暨师德师风宣讲团成员,以及甘南州教育系统“党的二十大精神”宣讲团成员。

在个人荣誉方面,他屡获嘉奖,包括临潭县优秀教师、甘南州骨干教师、甘南州优秀教研员、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、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、教育部“一师一优课、一课一名师”活动一等奖、甘肃省特级教师等。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,更是对他多年来默默奉献、孜孜以求的教育情怀的高度认可。

近年来,他积极参与省、州、县各级各类教研活动,包括集体备课会、研讨会和“送教送培”下乡活动十余次,举办各类培训讲座二十余场,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,为推动区域教育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
走进冯正义老师的思政课堂,听不到生硬的知识灌输,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生动的本土叙事。例如,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研学活动中,他借助绘画图案,声情并茂地讲述“红军长征在临潭”和“甘南农牧民大起义”等红色故事,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。

此外,他还牵头遴选三十余名思政课教师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,以教育科研为引领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聚焦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研学平台,持续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幼儿成长的“守护者”赵圆圆:用温柔点亮童年时光

“老师,我要抱抱!”“老师,你看我画的小花!”每天早上,冶力关中心幼儿园的门口,总能看到赵圆圆蹲在地上,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,像妈妈一样接过他们的小书包,听他们叽叽喳喳地分享“昨晚的梦”。

赵圆圆于2014年6月毕业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,2015年通过统一考试,成为冶力关中心幼儿园的一名幼儿教师。她最大的特点,就是发自内心地“喜欢孩子”——这份喜欢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藏在点点滴滴的日常之中:在她陪孩子耐心搭积木的专注里,在她轻柔为孩子擦去鼻涕的细致里,也在她精心为孩子设计每一个游戏的思考里。

她常说:“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。”在日常教学中,她坚持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各类活动,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自然融入游戏情境。

教室里,她为学生们精彩讲解“指纹王国里的故事”,让学生了解、认识有趣的指纹;在操场上,通过“超市购物”“老鹰捉小鸡”“求手绢”“气球变大变小”等游戏,帮助孩子理解社会规则;借助积木游戏引导他们认识形状与空间;利用绘本情景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,真正让孩子在玩中学、在趣中探。

同时,她注重在日常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能力与习惯:吃饭时引导他们不挑食、有序排队;穿衣时鼓励他们自己动手锻炼自理能力;整理玩具时教会他们分类与承担责任。教育,就这样自然而然融入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。

一分耕耘、一分收获。2022年她获得甘南州幼儿教师优质课及技能大赛(大班科学领域)二等奖,2023年获得甘南州幼儿教师优质课及技能大赛(中班语言领域)一等奖,2023年被评为临潭县中小学(幼儿园)骨干教师,同年作品《保护眼睛》获得临潭县第四届“希沃杯”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应用能力大赛二等奖。

数学教学的“坚守者”王彩霞:以志深耕三尺讲台

“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因年龄而不同。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,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/5,问婴儿每分钟跳动多少次?”在临潭县城关三小的数学课堂上,王彩霞正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图,她的讲解清晰易懂,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。加上师生之间互动交流,课堂气氛异常热闹。

作为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,王彩霞已经在三尺讲台上坚守了17年,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“甘南州骨干教师”,她用对数学教学的热爱和执着,让“枯燥的数字”变成了学生眼中“有趣的游戏”,也带领着全校数学教师共同进步。

刚参加工作时,王彩霞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学特别抵触,觉得“数学太难了”“学数学没用”。为了改变这种情况,她开始钻研“趣味数学教学”,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中;教“图形认识”时,她让学生用积木拼出不同的形状;教“应用题”时,她会把题目改成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,比如“小明帮妈妈卖水果,一斤卖5元,卖了50斤,能赚多少钱?”通过这种方式,学生们渐渐发现“数学就在身边”,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。

有一年,班里有个成绩优异的学生,作业突然出现错题率高、上课分心的现象,考试成绩也一落千丈。王彩霞没有在课堂上批评她,而是耐心地找她谈话,询问根源。经过多次心理辅导,她才放下戒备,她的眼泪突然夺眶而出。“老师,我对不起您......”她终于哽咽着开口,“您每次找我谈话,我都骗您说会改,可是回到家就控制不住玩手机......玩到凌晨两三点......”她断断续续地说着,每一个字都浸满了自责:“明明知道不对,就是停不下来。看到作业错那么多,我更不敢面对......”那一刻,王彩霞心里涌起的不是责备,而是深深的理解。看着学生湿润的眼睛,自己的眼泪也落了下来:“谢谢你愿意告诉我这些。”后来,这个学生通过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调整自己的心态,成绩一跃成为班级前几名。

作为数学教研组组长,王彩霞不仅自己教得好,还特别注重“传帮带”。她牵头成立了“数学教研小组”,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,让老师们分享教学经验、讨论教学难题;她还主动带年轻教师,听他们的课,帮他们修改教案,把自己17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。在她的带领下,城关三小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。

王彩霞立足岗位,辛勤耕耘。2017年10月,她参评的小学数学课例《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》在全国“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”活动中被评为省级优质课二等奖;2022年4月,她的五年级《数学》课堂实录《商的近似数》荣获“2021年甘南州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实录评比交流活动”一等奖;2024年9月她被甘南州教育局授予“2024年度甘南州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”荣誉称号。

乡村教育的“守望者”祝文锐:以情守护村里娃的未来

在临潭县石门乡鸭儿山村,有一所特殊的学校——鸭儿山村学,学校里只有一名教师,他就是祝文锐。在这里,祝文锐已经坚守了22年,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,还是他们的“校长”“厨师”“保育员”,用自己的坚守,不让村里的一个孩子流失,让乡村教育的火种在大山里薪火相传。

22年前,鸭儿山村学条件简陋,只有一间破旧的校舍,没有课桌,没有像样的黑板,更没有像样的教具。

当时,村里的很多孩子因为家里穷、上学远,都辍学在家。2003年,刚从高中毕业7年之久的他,就迫不及待地深入学校,了解情况后,主动申请来到这里代课。刚来的时候,他面对的是“没人愿意来”的困境——有家长说“孩子上学也没用,不如在家放牛”,有学生说“学校太破了,不想去”。

祝文锐没有退缩,他挨家挨户去劝说家长,“孩子只有上学,才能走出大山”;他自己动手修缮教室,用木板做课桌,用墨汁刷黑板。当时学校大门连标识牌都没有,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去县城制作;学校院子凸凹不平,给学生上体育课和课间游戏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,他就利用放学后的闲暇时间一铁锨一铁锨的平整;学校教室里外满是尘土,学生都很小,不能帮忙,他就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对教室里里外外、各个角落、门窗等地进行除尘、擦洗…….201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事业单位,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。

为了让孩子能“留得住、学得好”,祝文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。因为学生年龄不一,他采用“复式教学”,一个课堂上教多个年级,先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语文,再给一年级的学生教数学,最后带领刚入学的孩子玩游戏,忙得像个“陀螺”;因为村里没有食堂,他每天早上都会提前来到学校,给学生烧开水、热馒头(馒头是用自己的私家车从山底下的中心小学拉上来的)。

为了提高教学水平,祝文锐从没有停止过学习。他利用休息时间,自学了计算机、美术等课程,还经常去县城的学校听课,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回村里。22年来,祝文锐教过的学生不胜枚举。有的已经成家立业,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,有的考上了重点高中,这些学生成为村里的“骄傲”。

有人问他:“你在村里待了这么多年,不觉得辛苦吗?”他笑着说:“不辛苦,我们村现在还有14名学生读书,我感到很幸福,它是各村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”他在自己小小的办公室一角写道:“做幸福的老师,做幸福的学生,做幸福的家长”。

躬耕不辍筑根基,同心共谱新篇章

王虎云的“用心”、冯正义的“用情”、赵圆圆的“温柔”、王彩霞的“执着”、祝文锐的“坚守”,只是临潭县众多教师的缩影。

在临潭,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教师,在县城的学校里、在乡村的教学点上,日复一日地耕耘着、付出着。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平凡的坚守,托起了临潭教育的希望;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,却用无私的奉献,推动着临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。

2025年小学毕业三科合格率跃升7.83个百分点;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达100%;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在全州前列;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来到465人。全县正高级教师67人,副高级教师633人,中级教师849人,助理级教师610人。每一组攀升的数据,都是这座高原小城迈向“教育强县”的有力见证,彰显着其坚实的发展步伐。

从土坯房到标准化教学楼,从“粉笔黑板”到“智慧课堂”,从“缺师少教”到“名师引领”,临潭教育的变化有目共睹。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,正是无数教师的默默付出。他们用爱浇灌桃李,用智启迪心灵,用志坚守岗位,让临潭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,让 “教育振兴”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

光阴流转,授业之恩难忘;尺素知心,师生情谊弥深。您是那抹晨曦的光,辉映了我的江湖,潋滟了我的远方。

记者 丁海龙


【推荐给好友阅读】 【关闭本页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返回顶部】  
 
 
Copyright © 2018-2020 临潭宣传网 www.ltxcw.cn All Rights Reserved 地址: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西大街160号 建议使用1920*1080分辩率
网络谣言举报电话:(0941)8218089 举报网站:http://www.gsjubao.cn 举报邮箱:xs8218089@163.com
主办:临潭县委宣传部 陇ICP备2022000032号甘公网安备 62302102000112号